【管理】模切企業自省,工廠九大內耗,必須砍掉!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管理】模切企業自省,工廠九大內耗,必須砍掉! 只要想輕視別人,總有相輕的理由。在企業里面,就表現為碩士輕視本科,本科輕視大專,大專輕視中專,名校輕視非名校,干部輕視職員,職員輕視工人。學理科的輕視學文科的,學文科的輕視學理科的,市場部的輕視技術部的,技術部的輕視市場部的。 常聽到“他們技術部的水平不行,解決不了什么質量問題”、“他們市場部的人員素質太低了,基本的產品知識都不具備”。 人人相輕,自然不會相互合作。加之私心重、視野窄、眼光短,所以中國人在企業里面非常缺乏團隊精神。 公司推行績效考核,有些部門經理不爽了,因為他們一算,自己的獎金要變少,還要被公司考核,于是背后說壞話的也有,開會大吵大鬧的也有,不聞不問的也有,種種姿態,不一而足。有同事問:“不至于那么嚴重吧,不就是搞績效考核嗎?一個制度而已?!敝贫缺旧淼共粡碗s,但是損害了某些人的個人利益,于是這個事情就變得復雜了。這些經理不會說自己的獎金變少了,而會說本部門的獎金變少了,本部門的風險變大了,或者挑起部門員工對制度的敵意,來對我施加壓力。 其實在一個企業,團隊利益和個人利益是一致的,公司好了大家好,公司垮了,個人也拿不到薪水。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其實很不職業,就是沒有團隊精神,把個人或者部門凌駕于整個組織之上。開會講話都是“我們市場部”、“他們技術部”、“他們物流部”,聽起來不像是一個公司的。 公司人與人之間特別不坦誠,大家總是相互猜疑,經常聽到:“我知道他是這樣看我的……”;“他肯定在老板面前說了我的壞話……”;“這個事情我不好說,不想惹麻煩……”人前不說真話,人后亂說壞話。于是,企業的市場問題、生產問題變成了人際關系的問題,簡單的問題搞復雜了。 4.蔑視制度 老板說: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化。大家起初還不大理解,后來明白了老板的苦心,公司的各種制度不少,就是沒人遵守。這里面有兩個問題:一是制度設計本身有缺陷,二是員工意識里根本就沒有對制度的概念。 后來訂了一個考勤制度,規定遲到一次扣10元,第二次40元,累積3次計曠工一天。結果制度出來后,有的員工遲到3次了,想著曠工罰款太重,心一軟,人事經理對員工說:“到了第三次遲到就補請一個事假吧,事假總比曠工好,下次不要遲到了!” 結果有的員工下個月仍然遲到3次,剛開始遲到后請事假,后來請病假,后來每次遲到都請病假,到后來連請假條也沒有了,打個電話就完事。人事經理痛定思痛,反思洪水泛濫的起因是自己放閘,下了一個通知:“以后遲到一律不準事后補假。”不準事后請假,遲到的員工就把請假條的時間提前一天。《鹿鼎記》里面康熙對韋小寶說的一句話:“鰲拜逼朕一步,朕就要退一步,朕實在是退無可退了??!”最后實在沒轍,宣布“遲到一律不準請假”。 跟員工談話,結尾通常會說:“今天我跟你談的意思只是這個事情本身,沒有別的意思。”這聽起來有點繞口。為什么要這么說?因為他們非常敏感。你說他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他會聯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問他們部門的工作量是否飽和,他會聯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問他最近有沒有繼續進修的打算,他會聯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他可能根本不在意你跟他談話的內容,而是花很長時間來琢磨為什么要炒他。 這世界真正壞人不多,就像真正好人不多一樣。但有人喜歡把“好人”與“壞人”這個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標準去評判一個企業行為。公司要炒人,就有員工說:“他很好,公司為什么要炒掉他?”我們從不認為我們公司的員工中有壞人,我只評判他是不是合格的企業人。 我們公司的經理總抱怨老板不授權,權力太小,無法管理員工。可真正遇到麻煩時,他們會把問題往老板那里一交:“你看怎么辦?”這些經理不去想,他的薪水比員工多,權力比員工大,問題就應該到他為止,不然老板要你做經理干什么?可他們總是把權力與責任分開,權力就是拿的錢多,管的人多,沒想過其實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你有多少權,就要負起多少責。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取決于他的胸懷有多大。做了人事經理后,我對這句話的感受尤為深切。 公司有個部門經理,在公司創立初期做了很大貢獻,公司也一直想培養他。但他的心眼特小,毫無包容精神,他幾乎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理解任何事情。比如,他認定他的上級(總監)不如他,但年終獎比他高,令他無法容忍,所以他常跑到老板那里去說上級的壞話,尋找一切機會攻擊他的上級。組織行為學里面有句話說“**股決定大腦”,就是本位主義,他的大腦就完全被他的屁股(個人立場)控制了。 與自己不喜歡或不喜歡自己的人相處,是對胸懷的一個極大的考驗。做大事的人的胸懷都是被反對者撐大的,就像李敖所說“男人的胸懷是被女人撐大的”一樣。摩托羅拉的總裁高爾文喜歡駕船航海,萬科的總裁王石喜歡登山,那都是練胸懷去了,人面對大海和高山的時候,心胸自然開闊。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中國人在一家國內的跨國公司工作,有一個到海外出任分公司CEO的機會,結果公司把機會給了一個他認為專業技能、學歷背景都不如自己的老外。他去問老板,老板說:因為公司覺得那個老外有更高的人文修養和更開放的心態,而到一個不同的國家,面臨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發生沖突的時候,需要他把各種文化和價值觀糅合在一起,去實現公司的目標,這遠比技能重要。我周圍的很多職業經理人用各種證書、MBA學歷把自己武裝到牙齒,恨不得一個個都變成經濟動物,談起工作來都是專家,但就是不會與人相處。 有的企業做不長,做不強,技術和管理是表象,真正原因是缺乏企業家精神和企業文化,那種文化傳統和底蘊是氣質,不是畫個濃妝就學得會的。學歷和技能是衡量一個人的硬件標準,但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軟件,是性格和態度,是文化。所以外企招聘員工強調“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他們更注重內在素質,這才是決定個人價值的關鍵。 該文章在 2023/4/25 16:02:38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