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卷”的時候,企業家越要清醒 不知不覺,今年已經過了快6個月了,很多企業都公布了他們2022年的財報。其中:雅迪科技營收310.59億,同比增長約15.2%,冠能系列總銷量破1500萬臺,連續六年全國銷量第一;方太集團達到162.43億,在疫情三年且整體廚電市場下行的大環境下,呈現出逆勢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累計增長48%;理想汽車實現452.9億,同比增長67.7%,全年交付汽車13.32萬輛,同比增長47.2%,營收和交付量均創歷史新高;特步營收129.30億,同比增長29.1%,收入沖破歷史高位,國產運動鞋服類企業全年增速第一;TCL實業營收1060.9億,凈利潤達30.6億,TCL智屏市占率全球第二;
他們都在各自的增長之路上,獲得了非常大的收獲,這些企業的背后,企業家究竟做對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我經常在各行業里兜兜轉轉,不斷地交流和洞察,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今年大家的心更加落下來了,但是,也更卷了。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所有的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奮斗,更加努力,更想討好客戶。這個時候,他們首當其沖的要求就是:快速解決企業真實的業務問題。什么意思呢?很多企業已經不再簡單地滿足于對基礎邏輯認知度的提升,他們更愿意解決真實的業務問題,比如:跑贏對手,才能活下來。所有企業,都想比對手先一步實現快速的增長。這個時候,我們去打開他們行業內的冠、亞、季軍之間的競爭,只能用“慘烈”來形容。不管你愿不愿意,價格戰已經成為了很重要的一環;不管你愿不愿意,企業都需要快速地復制,快速地學習,快速地效仿;不管你愿不愿意,大家都在利用更多的政策、更靈活的機制討好客戶。然而,我們非常希望的是:企業要學會逃離這種“卷”。要脫離無盡的內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企業有一騎絕塵的能力。什么意思呢?當一個企業在行業中,有絕對壓倒性的綜合競爭優勢,或者在某一項領域里不可或缺,別人是卷不動你的。我們已經結束的上海車展作為例子,特斯拉會跟著去卷嗎?并不會。特斯拉有著自己的戰略節奏,有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作為牽引。所以,在這么卷的時候,我們要思考的核心問題應該是:我們在未來的競爭當中,如何避免陷入這種極度的紅海市場?實際上,真正卓越的公司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為什么呢?因為總有那么一批企業更懂戰略,更懂如何做出好的旗艦產品,更懂集成操盤的力量,更懂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肯為時代命題苦練內功的企業,將會在各自的賽道上,快速地勝出。其實,這種內卷的趨勢,對于頭部企業,或者有一定積累的企業,是一個很大的利好。因為徘徊在末位的企業更難了,他們幾乎在以加倍的速度,離開曾經熱愛的戰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頭部效應”。那么,如何應對這種內卷呢?靜下心來,好好去彌補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核心能力。我們不要再去迷茫,不要再去東邊找一找,西邊找一找。企業不妨試著耐心地去識別一下,自身存在的問題,它的根因到底是什么,再針對這些問題,帶著高管團隊一起,安靜地去找到解決方案。我們總能看到,一個新的行業起來了,帶來了一股暖流,很多新興企業迅速做到了百億,甚至有的到達了千億,但是你會看到,他們沒有沉淀太多的東西,他們沒有系統的方法論支撐,沒有成熟的體系支撐。停下思考,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在這里,我給出自己的三個建議:很多企業的發展道路上,往往是換一幫人,就換一套新的打法,很少認認真真地去閱讀過彼得·杜拉克、邁克爾·波特等大師級的戰略思想書籍,很少有時間認認真真地去看過什么是流程型組織,把類似于IPD(集成產品開發)這樣的偉大方法論踐行在組織里面。我們習慣于對一個新的東西快速地感興趣,又快速地失去興趣。因此,我們看到一輪又一輪的周期,有的人起來了,有的人倒下去了,很少有偉大的公司在國內成長起來。所以,華為這個公司,我們要客觀地看待它,他不只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經典案例。跟之前很多的明星企業不一樣,華為不僅是這個時代的明星企業,不僅是有任正非這樣偉大的思想家,華為是真的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科學管理體系沉淀在組織里,作為一個超大的底盤基礎,讓他在這個時代擁有強大的穩健。我們常說的“以客戶為中心”,華為是有體系保障的,包括他的經驗傳承。所以,華為每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或一個新的產品線,都很容易獲得巨大的成功。每一個時代,都有新的機會。我們會看到,時代的變遷創造了很多新的東西,每一個時代都有偉大的思想家,但是有多少企業,真的有這種沉淀呢?時至今日,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對管理這兩個字,也許還不那么熟悉。以前,很多企業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自己很特殊。但實際上,并不一定是對的。很多企業做到了100多億,就認為自己規模很大,但當我們跳出來看全局,無論在哪個行業,100億都只是冰山一角。當我們完成一個偉大的目標后,應該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一下,我們做到了多好,還能不能做得更好。有些企業跑贏了競爭,跑贏了時代,各方面都沒被打敗,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還沒有進入到最主要的賽道,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決賽圈”。在最主要的賽道里,面對諸多像華為這樣的頂級企業跟自己一同競爭,試問自己,我們的勝算還有多少?時代在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已經到了新的高度。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企業今天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國內的競爭對手,還要到國際市場,跟不同國家的對手競爭。對此,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所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定位和未來,這是很多企業要去思考的一個核心命題。今天企業陷入困境的時候,很大部分是源自企業“一號位”的認知存在局限。舉個例子,很多企業的“一號位”認為自己很舍得分錢,但分了那么多錢后,為什么組織還是沒有活力?團隊還是沒有充滿干勁?組織活力真正的源頭是什么?組織活力的源頭是:以客戶為中心。什么意思呢?當整個組織都覺得自己是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時候,大家會很有成就感。美國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的《驅動力》一書,也在佐證這件事情,組織活力并不等同于簡單地把錢分出去,把錢分好了,分對了才是藝術。再舉一個例子。我曾深度拜訪過一些非常著名的企業,規模也不小,當我們問他以及他的客戶“為什么選擇這件產品”的時候,同一個問題,客戶真實的聲音和企業家所回答的聲音幾乎是完全不同的,這就很令人意外了。我們這么多掌舵人,這么多曾經的勇士,這么多敢于創業,敢于投資,把公司做到今天規模的人,或許真的要快速讓自己的認知完全覺醒了。所以,我在參加活動聊天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觸動:我們對“以客戶為中心”這幾個字的理解還很遙遠;我們對“以奮斗者為本”這幾個字的理解也非常的遙遠。我們需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去傾聽客戶,思考到底該如何激發團隊活力。企業家千萬不能陷入“有時間去應對各種事務和挑戰,而沒有時間去照著鏡子復盤總結”的誤區。
該文章在 2023/6/17 11:56:42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