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用戶討論到如果使用標準成本,能否在跨月銷售退貨的情況下,實現退貨的成本金額與原發出時的成本金額一致。
從邏輯上分析,如果使用標準成本法,系統入庫時會按照當前的標準成本增加庫存,對方銷售成本科目按照原金額沖回,如果此時標準成本沒有進行變化,即發貨時的標準成本和此次退貨時的標準成本是一樣的,那自然是沒問題的。不過很難保證在跨月退貨的情況下,標準成本沒有變化,尤其是對于發貨后相當長時間內又發生退貨的情況(比如已經跨年了),發布新的標準成本且標準成本和原來不一樣是非??赡艿?。那么此時在標準成本法下,庫存依然按照當前標準成本增加,銷售成本也會按照原金額沖回,兩者之間的差額就會體現到差異科目了。那么在標準成本法下,就無法實現在退貨時間點保持成本一致了。其實呢,也不是不一致,實際上,銷售成本退回金額和原值是一樣的,只是庫存金額不一致。一部分庫存金額提下在差異科目上了,這部分差異在月底分攤后,庫存的退貨金額和原金額就一致了。也可能出現其他情況,比如庫存入庫后,當月又重新發出了,那么當月沒有庫存承擔這個差異金額,那就無法實現庫存退貨金額和原金額一致了。當然,從總賬層面看,其實是一致的,只是具體到某個具體產品,就不一致了。 如果通過退貨訂單進行退貨,在標準成本法下,系統直接按照當前標準成本入庫,銷售成本和標準成本一樣(因為不是沖銷,沖銷金額無需和原來的成本金額保持一致)。這種情況下,如果更新了標準成本,就直接以更新后的標準成本作為退貨金額了,自然也就無法實現退貨成本與發出時的成本一致了。我們列個表格來體現下這兩種情況下的分錄已經存貨、成本金額的變化。假設就發了一筆貨,數量為1,發貨時標準成本為100,退貨時標準成本為80,且在發布新的標準成本時無庫存,未產生價格調整差異。
這看起來有點意思哈,退貨方式不同,直接導致了資產損益金額的變化,因為退貨訂單等于重新購進了這個庫存,且以新的價格購進,而沖銷退回則相當于原路返回。我們總結一下:在標準成本法下,如果要想實現按原成本金額進行銷售退貨,建議按照沖銷的方式進行銷售退貨,此時在月底分攤差異后,能夠實現庫存金額和銷售成本金額均和原成本金額一致,其中庫存金額在退貨時間點可能不一致,在月底一致,銷售成本金額則在退貨時間點是一致的。其實,如果使用退貨訂單的方式,筆者認為系統也可以實現和方式1一樣的邏輯,比如輸入原退貨訂單,系統就自動取原成本金額作為銷售成本退貨金額,庫存仍然按照新的標準成本入庫,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差異,這樣就和方式1產生了一樣的效果,筆者這里舉得例子是沒有參考訂單,無法參考原有銷售成本金額,系統就按照新的標準成本同時作為庫存和銷售成本退貨金額了。因此,標準成本法下,因為系統總會基于當前標準成本體現庫存的增減變化,損益端其實是可以和原成本金額保持一致的,存在邏輯矛盾的是庫存端。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3/12/7 10:39:10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