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什么是供應鏈管理(SCM)?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關于作者“物流小花”:深耕供應鏈和物流解決方案多年,物流知識的傳遞者 “什么是供應鏈,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本文將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供應鏈管理的內涵及范式。” 什么是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是一個由眾多環節組成的復雜網絡結構,涵蓋了從原材料供應商到最終產品消費者之間的所有環節。它的重點就在“鏈”字上,如何深刻理解供應鏈管理SCM的精髓呢? 一、什么是供應鏈?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 最新的中國國務院的定義是: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 二、供應鏈的基本結構 供應鏈的基本結構通常包括以下五個主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說,供應鏈基本包括五大要素三大流。一條完整的供應鏈必須包含“三流”:
三、什么是供應鏈管理(SCM)? 供應鏈管理是指從原料采購到產品交付至最終目的地的整個過程中,對與產品或服務有關的商品、信息和資金的流動進行管理。不僅包括企業自身的采購、制造、銷售等業務過程,還包括與渠道伙伴之間的協調和協作。 供應鏈管理的理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將顧客所需要的正確的產品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數量、正確的質量和正確的狀態送到正確的地點,并使總成本達到最佳化。 以下是供應鏈管理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供應鏈管理的萌芽階段:20世紀60~70年代20世紀60年代,美國供應鏈設計之父杰伊·弗菜斯特(JayForrester)提出了企業之間相互關聯的觀點。此時供應鏈被稱之為“業務鏈”,鏈上的每個成員的管理理念基本上都是“為了生產而管理”,企業之間的競爭是產品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的競爭。供應鏈管理的初級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供應鏈管理SCM這一名詞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最初是由咨詢業提出的,在此階段,企業的競爭重點已轉向了追求生產效率。日本推出JIT(JUST IN TIME)的制造理念,采取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的生產方式,不斷根據客戶需求調整內部生產模式,將庫存達到最小,同時對外開始與供應商進行深度捆綁合作,打通從原材料到制造到客戶的過程,第一次真正形成鏈的概念。供應鏈管理的形成階段 :20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末20世紀90年代后,工業化的普及使得制造生產率提高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全面質量管理TQC的實施和貫徹也使得產品的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企業開始重視產品綜合服務的競爭。供應鏈管理的成熟和全面發展階段:21世紀初期進入21世紀后,電子商務的出現徹底地改變了供應鏈上原有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交互方式和實現手段,能夠充分利用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系統在發達國家已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客戶價值和滿意度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的關鍵。 四、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對產品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集成管理。它不僅關注單個企業內部的運營效率,還著眼于整個供應鏈網絡的協同和優化。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協調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最終用戶之間的關系,實現供應鏈價值的最大化。 供應鏈管理包含多個關鍵領域,包括采購與供應管理、生產運營管理和物流管理。這些領域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供應鏈管理的框架。供應鏈管理核心關鍵表現為: 1、強調核心競爭力,體現“橫向一體化”。為此要清楚地辨別本企業的核心業務,然后就狠抓核心資源,以提高核心競爭力。 2、資源外用(即業務外部,Outsourcing),非核心業務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給業務伙伴,與業務伙伴結成戰略聯盟關系。 3、合作性競爭,過去的競爭對手相互結盟,共同開發新技術,成果共享;將過去由本企業生產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給供應商,雙方合作共同參與競爭。 4、以顧客滿意度為目標的服務化管理,對下游企業來講,供應鏈上游企業的功能不是簡單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務。 5、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的集成,強調這幾個流必須集成起來,只有跨企業流程實現集成化,才能實現供應鏈企業協調運作的目標。 6、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管理目標,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決條件。 7、更加關注物流企業的參與,物流的作用特別重要,因為縮短物流周期比縮短制造周期更關鍵。 五、供應鏈管理的優勢1. 成本效益 - 優化采購策略:通過分析市場趨勢和供應商表現,企業可以制定更有效的采購計劃,選擇成本效益更高的供應商,從而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成本。 - 減少庫存成本:供應鏈管理通過精確的需求預測和庫存控制,幫助企業減少過剩庫存,避免資金被過多地占用在庫存上,同時也減少了庫存持有成本,如倉儲費用。 - 提高生產效率:通過精益生產和流程優化,供應鏈管理有助于縮短生產周期,減少浪費,提高生產線的運轉效率。 2. 提高響應速度- 快速的市場適應:供應鏈管理使企業能夠迅速捕捉市場信息,快速調整生產計劃,以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 - 縮短產品上市時間:通過優化產品開發流程和加快生產速度,供應鏈管理有助于縮短新產品從設計到上市的時間。 3. 增強客戶滿意度- 及時交付:供應鏈管理確保產品能夠按照客戶要求的時間準時交付,減少客戶等待時間。 - 準確交付:通過精確的訂單處理和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減少錯誤和延誤,確保客戶收到正確數量和規格的產品。 4. 提升競爭力- 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供應鏈管理提高了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使企業能夠快速調整策略,抓住市場機遇。 - 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通過持續改進供應鏈流程,企業能夠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甚至超越客戶期望。 5. 風險管理- 識別潛在風險:供應鏈管理通過持續監控和分析,幫助企業識別潛在的風險點,如供應商風險、物流風險等。 - 制定應對策略:一旦識別風險,供應鏈管理使企業能夠制定應對策略,如備選供應商計劃、多元化物流方案等,以減少風險帶來的影響。 - 減少不確定性和潛在損失: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供應鏈管理降低了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導致的潛在損失,增強了企業的穩健性。 總的來說,供應鏈管理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內部運營效率,還增強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客戶滿意度,為企業帶來了長期的競爭優勢。 六、哪些事件會導致供應鏈中斷?供應鏈中斷是指供應鏈中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出現中斷或延遲,導致供應鏈的整體運作受到影響。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各種因素引起的,如供應商的問題、物流中斷、自然災害等。 1、原材料供應不足 供應商因生產問題、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無法按時提供所需原材料,導致制造環節停滯。例如,半導體行業經常因為上游供應商的技術問題而面臨原材料短缺,進而影響整個行業的生產計劃。 2、物流延誤 運輸過程中的延誤可能由天氣原因、運輸工具故障、交通管制等引起。這些延誤不僅影響產品的交付時間,還可能增加存儲成本和庫存管理難度。 3、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也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例如地震、洪水等災害可能導致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出現中斷或延遲。 4、全球健康危機 疫情的爆發導致了多個國家實施封鎖和限制措施,許多公司不得不停工或減少產量,導致原材料短缺和生產停滯,全球供應鏈因此出現了斷裂和混亂。 5、地緣沖突 地區沖突會破壞在有限地區種植的材料(包括糧食)。例如,烏克蘭出口的谷物,由于烏克蘭局勢動蕩,許多國家的糧食供應中斷。同時也會破壞石油生產,導致經濟和供應鏈問題。 供應鏈管理的運營機制 SCOR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即供應鏈運營參考模型)是一個定義了供應鏈管理的過程、指標、最佳實踐的標準模型。它由美國生產和庫存管理協會(APICS)和美國產業管理協會(AMR)共同提出,是全球供應鏈管理領域的代表和標準。 SCOR模型包含四個層次和五個過程。
汽車行業的供應鏈包括原材料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汽車制造商、經銷商和最終客戶等多個環節。下面將從SCOR模型的五個環節來介紹汽車行業供應鏈的應用。
SCOR模型適用于各種類型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優化供應鏈,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SCOR模型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識別問題、指定解決方案、衡量績效、優化流程和提升價值。 2、常見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供應鏈沒有模式上的好壞,只有是否與公司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環境相契合。 總結而言,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全面的管理方法,它通過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幫助企業解決成本控制、市場響應、客戶滿意度提升以及風險管理等問題。通過實施有效的供應鏈管理策略。 該文章在 2024/8/24 12:26:48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