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1H分析法框架為啥具有普適性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5W1H分析法,也稱為六何分析法,最初由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Harold Dwight Lasswell)在1932年以“5W”形式提出,用于新聞寫作中,以全面報道事件。后來,這個方法被人們在運用中總結擴展為最終的6要素形式,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包括企業管理、生產生活、教學科研等,成為一種科學的工作分析方法。 5W1H包括六個方面:Who(誰)、What(什么)、Where(哪里)、When(何時)、Why(為什么)和How(怎樣),具體來說: Who(誰):涉及到的是人或組織。 What(什么):涉及到的是事物、事件或情況。 Where(哪里):涉及到的是地點或位置。 When(何時):涉及到的是時間。 Why(為什么):涉及到的是原因或目的。 How(怎樣):涉及到的是方法、過程或方式。 通過分析回答這六個問題,可以確保對問題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并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策略或解決方案。 在西方思想史上,5W1H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據說)哲學體系的“十范疇”:實體、數量、性質、關系、地點、時間、形態、狀況、活動、遭遇。并給范疇以如下定義:對一語詞的意義拆解到不能拆解時,它便只包含一種意義,也就是十范疇中的一種。 也就是說,范疇是語詞意義體系中的原子。 在架構理論發展歷史上,由Zacheman最早于1987年引入范疇思想構建了Zacheman框架的要素維: 功能:功能的概念也包括過程 網絡:包括地理的和網絡的 人員:人員和組織 時間:生命周期、時序、原因和條件 原因:包括價值目標、動機 至此,“范疇”演化為“要素”,成為人們分析復雜對象時的核心概念與思想方法。 回到5W1H框架上去,我們將它分解為兩組: 首先是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員,這是社會時空的三個基本元素:時間、空間、社會單元。 然后是What(對象)、Why(為何/(價值)目標)、How(如何/方法),這是行為系統的三個基本元素:行為對象、目標、方法。 兩組要素構成如圖關系(很不幸居然和猶太教的六芒星很像): 社會文明中的所有事項,都發生在這兩個體系下的耦合框架下:社會時空和行為系統,這就是為何5W1H框架具有如此廣譜的適用性。 該文章在 2024/10/17 17:54:58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