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低庫存與安全庫存?二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引言 在眾多庫存管理策略中,如何平衡安全庫存一直是企業面臨的一個挑戰。這不僅僅是關于控制存儲數量的問題,更是企業適應供應鏈波動和市場需求變化能力的一種體現。 如果安全庫存設置得過高,可能會導致資金被占用、庫存積壓,增加倉儲成本和庫存過期的風險;而如果設置得過低,則可能導致缺貨,影響生產的連續性和客戶的滿意度。因此,如何在成本控制、服務水平和庫存風險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是供應鏈管理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此外,作為企業生存底線的最低庫存也是需要重視的關鍵,作為企業發展的“安全墊”,保護著企業維系生產的最終底線。 本文將探討最低庫存和安全庫存這兩個庫存管理的關鍵概念,分析它們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及其優化策略。 本文主要文章主要結構如下: 1、最低庫存與安全庫存的定義:我們將詳細定義最低庫存和安全庫存,并討論它們在供應鏈管理中的關鍵作用。通過這部分內容,讀者可以了解這兩個概念的基本內涵及其對企業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的影響。 2、最低庫存與安全庫存的計算方法:介紹最低庫存和安全庫存的常見計算方法,重點分析不同的計算模型及其適用場景。通過實例分析,展示如何根據歷史數據、需求波動和供應周期來合理設定庫存水平。 3、影響最低庫存與安全庫存的因素:庫存設定并非單純的數字計算,背后涉及多種因素的影響。本部分將詳細探討影響庫存量的關鍵因素,包括需求波動性、供應可靠性、客戶服務要求、庫存持有成本與缺貨成本等。 4、其他庫存管理模式:介紹其它的庫存管理策略結合最低庫存與安全庫存,提升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一、最低庫存與安全庫存的定義 最低庫存,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企業運營的“安全墊”。它是指在倉庫中必須保持的最基本庫存量,以確保在供應鏈波動或需求變化時,企業不會因為缺貨而中斷生產或銷售。這個“底線”庫存水平,如果被突破,就可能導致生產進度、銷售能力和客戶滿意度受到影響。最低庫存不僅是保障供應鏈順暢運行的必要條件,也是避免因突發事件或供應延遲而導致嚴重后果的安全網。 設定最低庫存時,我們需要考慮幾個因素: 供應周期的長度:如果從訂單到交貨的時間較長,我們就需要保持較高的最低庫存水平,以確保在等待補貨的過程中,生產和銷售不受影響。 需求波動性:如果市場需求波動較大,我們就需要保持更多的最低庫存,以應對需求激增或短期供貨緊張的情況。 客戶服務水平要求:如果客戶對產品交付的要求較高,最低庫存的水平必須足夠保障按時交貨,以維護客戶關系和公司聲譽。 生產線的連續性:對于制造型企業,最低庫存能夠確保在生產過程中不會因原材料或零部件短缺而導致生產線停工,保障生產過程的平穩運行。 安全庫存,它是為了應對供應鏈中的不確定性而設置的額外庫存,用于防止因需求波動或供應中斷而發生缺貨現象。安全庫存的主要目的是在供應鏈的不確定性面前提供一個緩沖區,從而確保企業能夠持續滿足客戶需求,并維持生產或銷售的連續性。 安全庫存與最低庫存不同,它側重于應對不確定性,通常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 需求不確定性:需求波動性是安全庫存設置的重要依據。若需求波動較大,企業就需要建立一定的安全庫存量,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需求激增。 供應不確定性:供應不確定性來自于供應商交貨延遲、生產周期變化、運輸問題等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可能導致企業無法按時獲得必要的物料或產品,從而影響生產或銷售。 顧客服務水平的要求:安全庫存的設定還受到企業所承諾的顧客服務水平影響。如果企業承諾高水平的顧客服務,就需要更多的安全庫存來降低缺貨的風險,確保客戶需求得到及時滿足。 從名稱上看,很多新手管理者對于二者之間的區別不是非常的明確。簡而言之,最低庫存確保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基本保障,而安全庫存則在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時提供了更高的保障,通過降低缺貨風險、提高顧客滿意度及減少缺貨成本,幫助企業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它們二者共同作用,幫助企業維持流暢的生產與銷售流程,還能在動態市場環境下靈活應對不確定因素,優化庫存水平,減少庫存持有成本與缺貨成本之間的沖突。 二、最低庫存與安全庫存的計算方法 1.最低庫存的計算方法 最低庫存的計算可以根據不同的因素進行調整,常見的計算方法有基于訂貨周期、交貨周期和需求波動等因素。 1)基于訂貨周期和交貨周期的計算方法 最低庫存的基礎計算方法通常是根據訂貨周期需求量和交貨周期來確定。這種計算方式考慮的是從下單到收到貨物的時間間隔(交貨周期),以及在此期間需要滿足的需求量。 基本公式如下: 最低庫存量=訂貨周期需求量?預計采購周期內的安全庫存量 訂貨周期需求量即企業在一個訂貨周期內的預計需求量。該需求量通常基于歷史銷售數據、市場需求預測等因素進行估算。 預計采購周期內的安全庫存量指的是在采購周期內,為應對供應鏈不確定性所需的安全庫存量。 計算步驟: 確定訂貨周期內的需求量:通過歷史數據或者市場需求預測,計算出每個訂貨周期內的平均需求量。 確定交貨周期:即從下單到交貨所需的時間,這個周期的長短直接影響最低庫存量的設定。 根據安全庫存量調整:在訂貨周期內,除了正常需求量外,可能還需要加入一定的安全庫存量,以應對突發需求或供應延遲。 這種計算方法的優勢在于其簡單直觀,適用于大多數穩定需求的產品。然而,對于需求波動較大的產品,可能需要進一步考慮需求的不確定性,以便確保最低庫存水平足夠應對變化。 2)基于需求波動的計算方法 考慮到需求的不確定性,基于需求波動來計算最低庫存可以更精確地反映實際情況。在這種方法中,最低庫存不僅要覆蓋正常的需求量,還需要考慮需求波動的幅度。具體來說,企業需要根據最大出庫量和平均出庫量的差異,來調整最低庫存水平。 基本計算公式: 最低庫存量=基本庫存量+需求波動調整量 其中,需求波動調整量是根據需求的最大波動范圍和平均出庫量之間的差異來決定的。其計算方式通常如下: 需求波動調整量=最大出庫量?平均出庫量 計算步驟: 計算日需求量:首先,計算產品的日需求量(如基于歷史數據或預測)。 識別最大出庫量和平均出庫量:最大出庫量指的是在某一段時間內的最大需求量,而平均出庫量則是該期間內的需求量的平均值。 計算需求波動量:根據最大需求量與平均需求量之間的差距,調整最低庫存量。若波動較大,最低庫存量就需要增加,以避免缺貨的風險。 2.安全庫存的計算方法 安全庫存不僅要考慮正常需求量,還需要考慮需求的不確定性、供應的不確定性以及服務水平要求。 1)基于需求波動的計算方法 在實際操作中,安全庫存的計算通常需要考慮需求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需求波動性。這種方法常用的一個計算工具是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和Z值(Z-Score)。標準差是用來衡量需求波動性的,Z值則反映了企業所期望的服務水平。 基本計算公式: Z值(Z-Score):反映了在某一置信水平下,需求波動的標準偏差。常見的Z值有: 90%服務水平:Z=1.28 95%服務水平:Z=1.64 99%服務水平:Z=2.33 σ(標準差):需求量的標準差,衡量需求波動性。 L:采購周期(Lead Time),即從下單到收到商品的時間。 計算步驟: 計算需求的標準差:根據歷史數據或需求預測,計算出需求量的標準差。 確定Z值:根據企業設定的顧客服務水平,選擇合適的Z值。例如,如果企業承諾95%的服務水平,那么選擇Z=1.64。 確定采購周期:即從訂單下達到交貨的時間間隔。 計算安全庫存量: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出應保持的安全庫存量。 該方法的優點在于能夠基于實際的需求波動和服務水平要求,合理地設置安全庫存,從而在需求變化時,保障供應的連續性和顧客的滿意度。 2)基于歷史數據和預測的計算方法 除了基于需求波動的計算方法,企業還可以通過歷史銷售數據、供應延遲以及需求預測來計算安全庫存。這種方法的核心是通過統計分析歷史數據,估算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需求量和供應周期,然后根據這些數據設置安全庫存。 基本計算公式: 安全庫存量=(最大需求量×供應延遲時間)?(平均需求量×供應延遲時間) 計算步驟: 確定最大需求量和平均需求量:通過歷史銷售數據,確定最大需求量和平均需求量。 評估供應延遲時間:分析供應商的交貨周期和過去的供應延遲記錄,估算供應鏈可能出現的延遲時間。 計算安全庫存量:通過計算最大需求量與平均需求量的差異,并乘以供應延遲時間,得出安全庫存量。 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那些需求波動較大、供應鏈不穩定的產品,它能夠根據歷史數據和供應鏈情況,幫助企業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需求和供應波動,從而提前設定足夠的安全庫存量。 實例說明: 假設某企業銷售一種季節性產品,以下是有關該產品的相關數據: 日平均需求量:100件 日最大需求量:150件 采購周期:7天 服務水平:95%(Z=1.64) 需求標準差:20件 安全庫存計算: 計算需求波動量: 因此,安全庫存量約為87件。 計算最低庫存量(假設訂單周期為7天): 最低庫存量=日需求量×采購周期=100×7=700件 結合需求波動和安全庫存量,可以確保即使在供應鏈波動或需求激增的情況下,企業仍能滿足顧客需求并避免生產中斷。 三、影響最低庫存與安全庫存的因素 1.需求波動性 需求波動性是指需求量隨時間變化的不規律性和不確定性。需求波動性越大,庫存管理的復雜性也越高。高波動性通常意味著庫存的設定需要更加謹慎,以確保即使在需求激增或驟降的情況下,企業仍能保持正常運營。 高需求波動性:當需求波動較大時,安全庫存需要增加,以應對突發的需求波動和不確定性。高需求波動性要求企業預留更多的緩沖庫存,以避免由于需求量激增而導致缺貨。 低需求波動性:需求相對穩定時,安全庫存的需求可以相對減少,因為供應鏈能夠較為準確地預測需求,庫存持有成本較低。然而,企業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最低庫存,以防止供應鏈中斷或偶發事件的發生。 在季節性商品(如冬季衣物)的銷售中,需求波動性通常較大,尤其是接近節假日期間。因此,這類產品通常需要設置較高的安全庫存來應對突發的需求激增。而對于日常消費品(如糧食、飲料等),需求波動性較小,因此其安全庫存量通常較低。 2.供應不確定性 供應不確定性指的是供應鏈各環節(如供應商交貨延遲、生產周期波動、運輸問題等)引發的不可預測性。供應不確定性直接影響到企業能否按時獲得所需的原材料和商品,從而影響最低庫存和安全庫存的設定。 供應商交貨延遲:如果供應商經常無法按時交貨,企業可能需要增加安全庫存,以彌補供應鏈的不穩定性。長時間的交貨周期或供應商的供貨能力波動,將導致企業不得不保持較高的庫存水平以避免生產線停滯。 運輸問題:運輸過程中的延誤(如物流瓶頸、天氣等因素)可能導致物料無法及時到達倉庫,特別是在長途運輸或跨國運輸的情況下,運輸不確定性會顯著增加安全庫存的需求。 生產周期的不確定性: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設備故障、勞動力短缺等問題,也會導致生產進度延誤,因此企業需要提前考慮這些因素,以在生產周期內保持足夠的安全庫存。 在汽車制造行業,零部件供應商的交貨延遲可能會導致整車生產線的停產。如果某些零部件的供應商不能按時交貨,企業需要增加這些零部件的安全庫存,以避免生產中斷。 3.庫存持有成本與缺貨成本 庫存管理的目標之一是實現庫存持有成本和缺貨成本之間的平衡。庫存持有成本包括倉儲費用、保險費、折舊費等,而缺貨成本則是因缺貨導致的銷售損失、客戶流失和品牌聲譽損害。如何平衡這兩者是設定最低庫存和安全庫存時的一個關鍵問題。 倉儲成本:存儲物品所需的空間、設備、人工等費用。 保險費用:為庫存商品投保的費用,特別是當商品價值較高或容易損壞時。 折舊和過時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庫存商品可能會損失價值,尤其是對于易腐品或技術更新迅速的產品。 較高的庫存持有成本會促使企業采取減少庫存的策略,從而降低庫存水平。但過低的庫存水平可能會導致缺貨,從而影響企業的運營效率和顧客滿意度。 在時尚行業,季節性商品往往面臨較高的庫存持有成本,因為商品過時可能導致折價銷售。為了避免過高的庫存持有成本,企業可能選擇減少庫存量,但也需要在安全庫存中保持一定的緩沖以避免缺貨。 在快速消費品行業,缺貨可能導致顧客轉向競爭品牌。因此,企業需要通過增加安全庫存來降低缺貨的概率,即便這意味著要承擔較高的庫存持有成本。 四、其他庫存管理模式 1.動態安全庫存 動態安全庫存是一種基于實時數據和預測技術,能夠根據市場需求、供應鏈波動、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的變化而調整庫存水平的管理方法。與傳統的固定安全庫存策略不同,動態安全庫存采用靈活的方式來應對變化的需求和供應情況,使企業能夠更高效地應對市場波動,避免過度持有庫存或缺貨的風險。 實時監控與調整:通過利用先進的庫存管理軟件、物聯網(IoT)設備和大數據分析,企業可以實時監控庫存狀況和需求波動。系統會自動根據實際銷售情況、供應延遲、季節性變化等因素來動態調整安全庫存水平。 數據驅動決策:企業使用歷史銷售數據、市場趨勢、生產周期、供應商交貨周期等多維數據,結合預測分析技術(如機器學習、人工智能),預測未來的需求波動并動態調整庫存水平。這種方式不僅能降低庫存成本,還能提高客戶滿意度,因為企業能更準確地預測和應對需求變化。 靈活性與響應能力:動態安全庫存使企業能夠快速響應供應鏈中突發的供應中斷、市場需求激增等變化。例如,在突發事件(如供應鏈中斷、自然災害、疫情爆發等)發生時,系統可以迅速調整安全庫存,確保庫存水平處于合理范圍內。 要實現動態的庫存管理,企業需要基于歷史銷售數據、季節性需求趨勢和市場活動(如促銷或新品發布等)進行需求預測。這些預測可以通過統計模型(如時間序列分析、回歸分析等)或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來完成。通過對需求波動進行建模,企業可以計算出不同情境下所需的安全庫存水平。 其次要部署實時庫存監控系統,能夠基于實際庫存數據和銷售數據,動態調整庫存水平。例如,智能倉庫系統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跟蹤庫存狀態,自動觸發庫存調整,從而優化庫存管理。 2.協同庫存管理 供應商管理庫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一種典型的協同庫存管理策略,在這種模式下,供應商承擔一定的庫存管理責任。供應商根據客戶的需求、庫存水平和銷售數據,主動管理客戶的庫存,并根據需要及時補貨。這樣,客戶企業可以減少庫存持有量,而供應商則能更準確地把握需求趨勢,從而減少缺貨和過剩庫存的風險。 例如,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與其供應商之間的VMI合作,使得供應商可以直接監控零售商的庫存狀態和銷售數據,根據這些數據來調整生產計劃和發貨計劃。這種方式減少了零售商對安全庫存的依賴,降低了庫存持有成本,同時提高了商品的可得性。 信息共享與透明化:通過在供應鏈伙伴之間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供應商能夠實時獲取客戶的庫存水平、訂單需求、銷售數據等關鍵信息。供應商可以根據這些數據來優化自身的生產計劃和補貨策略,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 需求預測協同:在協同庫存管理中,企業與供應商共同參與需求預測過程。通過集成外部需求預測和銷售數據,供應商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波動,并據此調整生產和交貨計劃。這種方式能夠顯著減少供應鏈中的庫存積壓和缺貨問題。 共同責任與風險分擔:供應鏈中的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承擔庫存管理的責任。通過共享庫存信息,減少不確定性,降低庫存風險。這樣可以確保庫存水平更精確、更靈活,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企業的庫存管理策略。 通過以上模式,企業和供應商可以共同建立需求預測模型,基于歷史銷售數據、季節性變化、促銷活動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供應商可以根據市場趨勢提前安排生產,企業則能優化庫存水平,確保供應鏈的流暢運行。 閱讀原文:原文鏈接 該文章在 2025/1/2 18:29:34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