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轉手幕后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 喜羊羊創始人蘇永樂。(圖片來源:《中國企業家 》攝影:鄧攀)
這個迄今為止中國最成功的動漫品牌,何以在行至巔峰時遭到創始團隊“集體拋售”?喜羊羊變身背后折射出中國動漫的發展困境
2012年,“狼吃不到羊”的故事在繼續發酵。 剛剛過去的賀歲檔,喜羊羊電影成為中國動漫市場的大贏家?!断惭蜓蚺c灰太狼》第四部“開心闖龍年”以1.6億元的票房收入橫掃其它所有競爭對手,創造了新紀錄。這部投資不過4000萬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號召力絲毫不亞于任何一部群星璀璨的商業大片。 好消息不止于此。2011年2月,“喜羊羊”成功借殼意馬國際(00585.HK)登陸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成為自奧飛動漫上市后,中國第二個上市的知名動漫品牌。相比之下,前幾年盛極一時的宏夢卡通仍然卡在上市路上。 不過,不要被眼前的繁華與表象所迷惑。 當“喜羊羊”還在熒幕上拼命賺取眼球、攫取利潤的時候,這個動漫形象的投資者與創始人已悄悄離場。隨著香港上市公司意馬國際以10.47億港元收購喜羊羊消費品授權業務公司動漫火車集團,并通過聯合品牌協議獲得了幾乎整個喜羊羊的品牌與形象,被稱為“喜羊羊之父”的編劇盧永強和主要投資人蘇永樂在這場交易中已套現了大部分股份?!断惭蜓蚺c灰太狼》的導演黃偉明則在兩年前就脫離了團隊單干。 更壞的消息可能還在于,喜羊羊形象或已無法看作是國產動漫形象。在整個喜羊羊品牌易手的過程中,美國迪斯尼公司的身影都不斷閃現。迪斯尼不僅獲得《喜羊羊與灰太狼》電影的海外播映權、消費品授權的總代理,而且有權重新設計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形象。 作為在中國貧瘠的動漫品牌沙漠中成長起來的為數不多的原創品牌之一,喜羊羊被寄予厚望,卻又為何放棄成為“中國迪斯尼”的夢想?一手建立“喜羊羊”從動畫到衍生品產業鏈的創始人蘇永樂,又為何將自己的孩子賣給別人? “我現在的興趣是幼教?!?月22日,蘇永樂在北京對《中國企業家》表示。他現在新的頭銜是永樂創新教育機構CEO。對他來說,喜羊羊與灰太狼或許已成為過去,“中國到現在只有一個喜羊羊,我不認為這是我最大的成功,反而是動漫市場最大的悲哀。” 喜羊羊“救馬” 喜羊羊和意馬國際的故事,被業內人士調侃為“一只羊和一只狼救了一匹馬”。自2011年2月這一交易達成,意馬國際這家幾乎破產的殼公司半年內依靠喜羊羊獲得了超過7000萬港元的收入,從而將年虧損減少九成。 與盧永強、劉蔓儀、黃偉明等喜羊羊創始人不同,香港人蘇永樂是個不折不扣的商人。上個世紀70年代,他就開始做玩具生意,直至去年才關閉自己的玩具工廠。在喜羊羊聲名鵲起后,蘇永樂、盧永強就一直尋找機會,將其推向資本市場套現。2006年,蘇永樂即聯合一家香港上市公司鐳射國際,收購一家主要業務為動畫人物版權和設計的公司Datewell Ltd,計劃將喜羊羊版權資產及原創動力裝入其中,后來因殼公司大幅虧損而作罷。 喜羊羊為何一而再地急于出售?對于一個正如日中天并且缺少競爭對手的動漫品牌,上市難道就是唯一的選擇? “上市就是為了解決資金的需要,確實是必經之路。”蘇永樂表示,喜羊羊之所以急切地尋找資金平臺,就是為了解資金之渴。蘇也曾想過在內地創業板上市,但前幾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的原創動力不符合上市條件,等到符合條件時,蘇被告知“如果要在內地上市,至少要排隊五年”。 無奈之下,在香港借殼上市成為了最后的選擇。2009年開始,蘇永樂一邊與迪斯尼談判授權業務的總代理經營權,一邊與中間人鐘楚義接觸找到了瀕臨破產的以電腦動畫制作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意馬國際,再由香港“紅籌之父”梁伯韜成立Ideal Talent公司,以0.07港元的成本入股,成為意馬的單一大股東。一系列運作完成后,梁伯韜、鐘楚義再通過融資以8億元的代價從蘇永樂、盧永強手中購入動漫火車集團。 整個交易完成后,鐘楚義在套現了約3億元后“離場”,而梁伯韜持股意馬國際超過26%,成為最大股東。 從交易本身來看,意馬國際這筆交易相當劃算—喜羊羊作為中國唯一擁有高知名度的動漫品牌,其收入從2009年的2082萬港元大幅增至2010年的8500萬港元,年復合增長率979%,意馬國際給出的市盈率為平均7.84倍,而2010年港股市盈率平均為15倍左右。如果拿在內地上市的動漫及影視公司做個對比,奧飛動漫的市盈率高達95.8倍,而華誼兄弟的市盈率幾次大跌后仍高達67倍。 另外,意馬國際不僅將喜羊羊品牌最賺錢的消費品授權業務全部收購,還通過聯合品牌管理協議,攤分來自喜羊羊制作公司原創動力公司90%的收入,這實際上相當于意馬國際將整只“羊”給吞下。 事實上,這一蹊蹺的收購一直迷霧重重。2010年下半年,傳出迪斯尼將以16億元收購喜羊羊的消息后,原創動力即受到外界的巨大壓力。媒體報道,就在喜羊羊還在與迪斯尼談判時,原創動力總經理劉蔓儀便接到了主管部門的電話,詢問原創動力的股份結構究竟怎么樣,言下之意明顯擔心原創動力與外資企業發生了轉手交易。在追問之下,原創動力趕緊拿出各種材料去證明自己依然是家中國公司。 盡管蘇永樂十分避諱談到“賣掉”這個詞,但他也承認,目前自己精力和重心都不在喜羊羊品牌上了,“發展到了這個層面,喜羊羊再往上走就有很多限制?!碧K永樂話鋒一轉,“歸根結底,我現在關心的是,如何出現更多的喜羊羊,而不是我孤軍奮戰。” 對這起并購,從事動漫品牌經營、張小盒品牌聯合創始人陳格雷說:“將近10倍的溢價,現金收購,這說明,他們成功洗手上岸了?!?/P> ![]() 喜羊羊四部電影票房統計。(資料來源:《中國企業家》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套現”之后 如同宏夢卡通前任CEO王敬出身零售業,奧飛動漫創始人蔡東青來自玩具行業,喜羊羊的主要投資人蘇永樂同樣來自行業之外。蘇在美國待過十幾年,但之前沒有畫過一張動畫、做過一部動畫片,而是專注于玩具貿易。 在美國做了十幾年授權生意后,蘇永樂于2002年回國,一個偶然的機會,蘇認識了跟現任原創動力總經理劉蔓儀合作做動畫制作的盧永強。那時原創動力只有一部《寶貝女兒好媽媽》,而且苦心經營五年才收回成本。他們決心合作一個新品牌,這個品牌必須一炮而紅。 臨陣易手,套現走人,是眾多默默無聞的動漫制作者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是深入這一行業的投資人最想實現的。“蘇永樂這樣的人在這個行業中比較少。”原炫動傳播副總裁、曾參與第一部《喜羊羊與灰太狼》電影發行的王磊評價道,“商人,資本家,這個行業的‘壞人’,他們的進場對動漫品牌的推動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蓖趵谛蜗蟮卣f,當一個市場的蛋糕不夠大時,吸引不了資本入場,而所謂的“壞人”也不會進來。 蘇永樂就是王磊所說的那種“壞人”。他首先考慮的問題就跟創作者不一樣:什么樣的產品好賣?而創作者的思路通常是:我要畫一個什么樣的形象?這種根本上的不同導致喜羊羊品牌獨特的發展路徑。 現在喜羊羊的形勢似乎不錯,其連續四年推出的四部大電影,總投資不到1億元,卻收獲了超過5個億的票房。許多人感興趣的是,在意馬國際掌控下,與迪斯尼達成全球總代理合作后,喜羊羊品牌未來將如何? 如果對動漫產業稍加了解就會發現,美國的影視動漫公司如迪斯尼,影視版權的收入只占總收入的約40%,大頭來自于主題公園、衍生產品和DVD等渠道的收入,在中國主題公園投入巨大,而DVD面臨大量盜版的沖擊,因此賺錢的渠道只剩下衍生品授權。 “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1/3的商品都是品牌授權衍生品。而中國這個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眱灀P傳播副總裁邢瑛對《中國企業家》表示。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蘇永樂等人將喜羊羊發展到目前的程度已屬極限。拋開對原創動漫品牌的珍惜,如果確由迪斯尼掌控喜羊羊,充分利用多品牌的優勢發展衍生品,同時發展海外市場,或者有機會突破中國原創動漫的終極壁壘,繼續獲得成功。 “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蘇永樂說。這位永樂創新教育機構CEO的名片背面,印著的喜羊羊頭像代表他的過去。“如果我教育的1000個人里面,有5個最后從事動漫了,只要有一個人做成功了,那你說,中國有多少個喜羊羊?” 這個“壞人”就這樣離場了,留給動漫市場一個耐人尋味的背影。 該文章在 2012/3/20 23:42:02 編輯過 |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