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模切ERP]SAP業務藍圖解析:財務業務總覽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點晴ERP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 財務管理 』
說明:從本篇開始,“SAP業務藍圖解析”系列文章進入財務相關的詳細內容。有關內容參考或摘自《由淺入深學習SAP財務》(作者:高林旭)一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原著,或跟著我這個系列從架構視角一起逐步研究學習其基本框架。SAP財務管理分為三個層次:核算、管理、決策,分別對應財務行為由初級向中高級層次的發展。
核算層由FI財務會計和CO管理會計(控制)兩部分構成。 在管理層,常用部分是CS合并,完成集團公司下抵消內部關聯交易后的財務報表合并。 在決策層,常用部分是BPC業務計劃與合并,這里的合并是更復雜的任意維護的合并,甚至是管理層的數據合并,需要基于業務數據倉庫實現;此外還有基于業務數據倉庫的BO商務智能分析。 上述三層之間的功能有所交疊,類似合并問題,資金管理在FI層可基于現金管理實現,但也可在管理層通過現金和流動性管理實現,但在功能定位和復雜度上不同。 核算層的FI和CO是SAP財務管理的的基礎和主體。 FI財務會計基于企業財務核算準則處理業務核算,以形成財務會計各個科目的余額,最終出具財務三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FI的常用部分包括GL總賬、AR應收、AP應付、AA資產四部分,以及現金管理; FI-GL總賬:總分類賬是會計憑證的匯集地,其它業務模塊相當于子分類賬,GL與各業務模塊自接繼承,自動接收各業務模塊的憑證,除去自動集成的業務憑證,GL還處理報銷、銀行轉賬等手工憑證,并在月末和年末進行定義事項的處理,如外幣評估、GR/IR(收貨、收發票的簡稱,處理采購相關的過渡性科目,如貨到發票未到、發票到貨未到)重組等。 FI-AR應收:應收處理與客戶有關的業務(客戶發票和收款),通過系統內模塊集成,應收發票來自SD銷售與分銷,收款和發票要形成清賬關系,以便查看客戶賬齡。此外,AR還可以直接處理非銷售的業務,如廢舊物品賣出后的應收。 FI-AP應付:應付處理與供應商有關的業務,應付發票來自MM物料管理,在發票校驗后過賬形成應付模塊的應付項,對供方付款后應及時清賬以管理賬齡。 FI-AA資產:處理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低值易耗品有關的業務,如資產價值形成與攤銷;覆蓋資產新增、轉移、報廢、折舊全生命周期,并包括每一類活動各種分支場景,如資產新增包括購置新增與在建工程竣工新增,轉移包括公司內與公司間轉移,報廢包括銷售報廢和無收入報廢等。 CO管理會計(控制)遵循企業內部的管理手段和規則,管理企業的成本開支、成本流動與結算、收益分析,最終實現節約開支和增加盈利,其常用部分包括CCA成本中心會計、IOA內部訂單會計、PC產品成本控制、PA獲利分析四部分,以及CEA成本要素會計。CEA和CCA功能相似或重疊,但管理視角不同,前者基于要素視角,后者基于對象視角。與FI類似,CO模塊的數據都來自與業務模塊的集成,因此,CO模塊的很多工作都集中在月末,處理成本結算、分析與成本發生過程控制策略的優化。 企業的成本中心包括非制造和制造類,前者(費用或收入)進入利潤表,后者匯聚的成本(料工費)通過各類途徑轉移到生產訂單,形成產品成品,入庫后進入資產負債表。 CO-CCA成本中心會計: 通過集成自動歸集來自各個業務模塊的成本,進行企業內部的成本轉移(重過賬、分配分攤),進行成本的計劃和預算控制,成本計劃用于月末與實際成本對比分析,成本預算用于實時的成本監控。 CO-PC產品成本控制:包括產品成本計劃、成本對象控制、實際成本/物料分類賬。成本計劃基于產品結構滾算進行,作為標準成本和后續核算的基礎;成本對象控制以生產訂單為對象,基于MM物料管理模塊的發料、收貨、包公進行成本的歸集和轉出,并在月末進行計算形成在制品成本和差異;實際成本/物料分類賬對差異進行還原形成實際成本。 CO-PA獲利分析:從不同維護(產品、客戶、銷售員、企業組織分層等)分析企業的盈利,包括收入、成本、毛利、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凈利等。PA模塊主要是出具報表,但需要基于CO-PC的實際成本/物料分類賬模塊形成的實際成本,并對各成本中心的費用進行分攤,將無法分配的成本和收入進行硬性分配。 閱讀原文:原文鏈接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5/3/27 12:48:44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