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的成功應用模式
[p][align=left][b]信息技術應用的“黑洞”[/b][/align][/p]
[p]計算機是在六十年代初開始應用于企業管理,它在信息處理方面的先進性可以促進企業管理規范化與管理創新。人們預期,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應用于企業將會極大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然而事實表明,在九十年代以前,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企業的應用并沒有給企業帶來預期可見的經濟效益。[/p] [p]根據美國的一項統計,在整個八十年代,美國企業在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it)應用上投資了10,000億美元。盡管投資巨大,但白領人員的生產率在整個八十年代實質上并沒有發生變化。在1975至1985這十年期間,藍領工人數量減少了6%,實際產出增長了15%,表面上看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1%。但在這同一期間,白領工人數量增長了21%,與實際產出增長15%相比,生產率下降了6%。這些投資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經濟學家們稱之為“生產率悖論”,而眾多的企業則認為他們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投資掉進了“黑洞”。[/p] [p]另據我國有關方面調查,八十年代,我國企業在應用mrpⅱ系統方面已投資過80億元人民幣,但是應用成功率不到10%,達到預期目標的更是寥寥無幾。[/p] [p]在當前全球企業投資it應用已超出其他資本投資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尤其不合情理。毫無疑問,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業務處理效率的潛能是存在的,但問題是如何才能釋放這種潛能。這需要我們首先分析一下信息技術應用失敗的原因。[/p] [p][b]信息技術應用失敗的原因[/b][/p] [p]信息技術應用沒有釋放其潛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業在應用信息技術時,總是沿用舊的或業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應該怎樣做,然后考慮應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實現它。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應用辦公自動化信息系統夢想“無紙化辦公”,其結果導致更多的紙張使用。不管報告是否有價值,報告愈來愈多,格式愈來愈漂亮。人們不惜花去數天時間去寫報告并繪有精美的圖表等以期高一級管理層對自己工作的認可或批準。因為在辦公自動化軟件上修改文字和圖表實在太容易,以致人們一遍又一遍地進行修改完善,以便得到每一級管理層的欣賞。問題就在于處理辦公事務的流程和方式沒有改變。[/p] [p]在應用信息技術為顧客提供服務方面,也會經常導致一些問題。運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直接模擬手工業務處理方式和處理流程,將會對很多不合理或無效的工作(也許手工業務處理方式下必須存在)進行計算機自動處理,由于人們必須按照計算機的要求工作而不是按照顧客的要求辦事,從而有可能導致工作次序不如手工方式。人們經常認識到對流程進行一些改變是有益的,但往往因為改變計算機系統的成本太高和太費時間而被擱置。因而人們經常認為信息技術應用會導致不靈活而不是靈活,信息技術應用根本達不到預期想象的效果。[/p] [p][b]信息技術應用模式分析[/b][/p] [p]由于眾多企業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一些企業開始與研究機構進行合作進行這類問題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就是mit。自1984年開始,直至1991年終告結束的一項稱之為“九十年代的管理”的研究報告,該項研究調查了it應用對各類機構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成功的企業在應用it的方式上比上文提到的這些辦公室自動化和事務處理自動化的應用方式要先進。[/p] [p]第1級:本地化應用。信息系統相互獨立地應用在一個企業的各個部門,如財務部門、銷售部門、庫存管理部門等,以實現單項業務管理的計算機化和提高工作效率。[/p] [p]第2級:集成化應用。當一個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進入成熟期時,他們會認識到需要將各個獨立運行的系統聯接到一起,如通過共享數據將財務與生產系統集成一體化。[/p] [p]第3級:業務流程重新設計。在應用信息系統前對企業手工業務處理流程進行重新改造或調整,以適合計算機信息處理的特點與計算機化工作方式的要求,而不是簡單地模擬手工業務處理規程。[/p] [p]第4級:業務網絡重新設計。重新設計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業務處理過程,即對企業的整個供應鏈(supply chain)的工作流程進行重新設計。[/p] [p]第5級:業務范圍重新定義。通過信息技術應用重新審視企業業務范圍。對新的或已有的市場提供新產品或服務,或為新的市場提供已有的產品(服務)等。[/p] [p]從第1級到第2級是一個自然發展的漸進過程,一般發生在開始應用信息技術的一段時間之后。遺憾的是,這一階段的收益也無疑是一個緩慢過程,企業一般沒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潛能。第3、4、5級則是革命性的變化,這些級不是從現有的工作方式開始應用信息技術,而是注重對人們已習慣的原有工作方式與工作流程進行重新改造與設計,然后發揮信息技術手段支持新的工作方式的能力。[/p] [p][b]erp成功應用的保障:實施業務流程重組[/b][/p] [p]erp是對企業物流與資金流進行一體化管理和集成化運行的計算機管理軟件系統。erp系統的應用要涉及到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物料管理部門、銷售部門、生產部門以及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等,它強調系統運行的整體集成性、數據共享與數據一致性控制機制。erp系統的功能可以組合成不同的業務處理流程,以適應不同待業業務處理模式上的變化,同時作為管理手段的erp系統內還蘊涵著先進的管理思想。[/p] [p]企業準備實施應用erp系統,也就意味著企業至少走上了集成化應用模式。從上述it應用模式分析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出:為了保證企業在應用erp系統時取得預期效果。必須要對企業手工業務處理流程進行重新設計,這即是現代管理咨詢業的核心業務之——對企業實施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p] [p]業務流程重組最初于1990年由美國前mit教授michael hammer與csc index的首席執行官james champy于1993年發表了《公司重組:企業革命的宣言》(曾在連續6個月內被《紐約時報》列為非小說類的頭號暢銷書,并在出版的當年被譯成14種不同語言的版本向世界各國傳播。1年半之后已售出170萬冊,其中75萬冊是在美國賣出的,25萬冊則在日本售出。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在全球已售出200多萬冊)。此后,bpr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像一股風潮席卷了整修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并大有風靡世界之勢。bpr被稱作是“恢復美國競爭力的唯一途徑”,并將“取代工業革命,使之進入重組革命的時代”。bpr作為一種管理思想,立即風靡世界,成為一股新的管理革新的浪潮。目前,75%至80%的美國最大公司已經開始再造,今后幾年里會進一步致力于“重組”。[/p] [p]bpr浪潮既與企業所處的時代正在發生變化(從工業經濟時代走向知識經濟時代)有關,也與現代企業管理為了避免“it黑洞”有關。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深度(從僅限于企業內部業務流程重新設計——到對企業整個供應鏈業務流程的重新設計——再到企業業務領域的重新定義)決定了erp系統將取得多大的應用效果。[/p] 該文章在 2010/5/12 23:52:19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