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前夜 微信還差什么?
微信,畢竟是年輕的后輩,相比運營了十年的傳統增值業務,依然在體系上還不健全。 想登基? 一、對比傳統增值業務運營體系還差什么 首先,看看傳統增值業務運營體系是怎么建立的。這其實跟通信界最基礎的分層思想是類似的: 1,最底層的是SP信息,SP信息是一個個的SP公司,是最基礎的單元,之上的各層都是架構在SP信息上的。 2,第二層是能力,比如短信,彩信等通信能力,向SP提供通信通道,說白了,就相當于給你家裝個電話,安排個電話號碼,連接一條電話線路,如此罷了。 3,第三層是業務,SP去實現業務邏輯。SP接收到來自用戶的訂購命令,如DG,SP知道,這是某用戶的訂購信息,SP開始向用戶下發短信或彩信。 4,第四層是產品,在業務之上加載上計費,就構成了增值業務產品。簡單的說,基本上分為兩類產品,一類是點播類,一次性消費的,如購買張圖片,購買首鈴音等等,二類是包月類,如資訊類的推送,每天定時以短信形式發送給用戶。 5,第五層是平臺,以平臺的方式對外輸出能力,作為增值業務平臺最強悍的當屬Brew平臺,計費形式非常靈活和全面,如按時長計費,按次數計費,以及計費前的免費試用,確實很值得后續做計費平臺的產品學習。 再設想一下以下各個情景: 1,如果電視上某熱門節目的主持人正在語播參與方式,觀眾要參與節目,請關注某某微信公眾賬號,并發送某某來回復參與節目; 2,如果銀行的通知信息,可以不再通過短信來發送,而是采用微信的方式發送; 3,如果中小學的學校給孩子家長發家長會通知,成績通知,不再通過短信,而是微信; 這就是目前仍在產生高額利潤的短信SP業務。所以,微信建立上述所述的架構體系,是勢在必行的,也是真正撼動運營商收入的地方。 二、對比傳統增值業務運營體系哪些更勝一籌 第一,最牛逼的莫過于微信天然的“跨運營商,跨網絡”了,這是多少SP夢寐以求而不能達成的。 在增值業務年代,經常看到的是,移動用戶請發送到106****的號碼,電信用戶請發送到106*****的號碼,聯通呢?聯通呢?聯通呢? 而微信的則天然的回避了這個問題,無論哪個運營商,甚至不需要運營商的支持(WLAN),都能使用微信產品。 第二,莫過于LBS了。運營商依靠遍布全國的基站系統,可以對用戶進行定位,運營商掌握了用戶的位置信息。中國移動因此專門成立一個在三大運營商里獨一無二的基地,定位基地。智能機時代,定位信息的擁有者發生了轉移,智能機基本上都具備GPS定位能力,用戶自己掌握了定位信息,這也成為任何App都想從用戶獲得的信息。 第三,語音留言,群組,SNS等等其他不一而足。 或許國內用戶沒有語音留言的習慣,也或許運營商開發這類業務存在較大的困難,語音留言這種在國外最常用業務在國內沒發展起來。 而這,正是微信最核心的能力。 三、微信下一步可努力的方向 將微信的基礎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同時做好開放平臺的管理,結合給SP的結算平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SP必然將會有越來越大的動力,加入到微信的開發上來。 以下是筆者想到的一些補充微信能力的方向。 1,芯片層面 高通作為芯片業界的老大,一直在忙著聯絡各個互聯網公司,比如百度,京東等等。筆者比較看好高通與百度的戰略合作,該合作主要是集中在云存儲,甚至是云操作系統。 微信有可能跟高通合作么?從芯片層面,就能直接發現周邊的微信好友,周邊的微信商家。或者,高通聚合或開發更多的傳感設備,將傳感設備得到的數據,直接在微信這個應用層面展現? 2,操作系統 Android是不用說的,操作系統已經被國內廠商改得亂七八糟。而在國外,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國外的Android是必須嚴格按照google標準開發的。操作系統層面,能開放更多的接口給微信試用么?國內Android的設備,自然是很容易的。 iOS設備,在操作系統層面是比較困難的,但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個可能性估計要等到國內人人都有智能手機,每臺智能手機上都安裝微信的情況下才可能了。 3,手機廠商 打造微信手機,將芯片,操作系統和手機結合起來。互聯網手機,不是新鮮事,之前嘗試互聯網手機的互聯網公司基本都以失敗告終。但筆者從來不認為,這條路是條斷頭路。 蘋果公司的iPhone就是明證,用戶去買iPhone手機,都是因為手機的應用去買的。之前的互聯網公司做手機失敗,大都是因為他們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還不夠強大罷了。等到微信足夠強大,推出微信手機是完全有可能的。 該文章在 2013/4/1 9:50:41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