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上網的四處掘金點
核心提示:現代人的生活時間越來越呈碎片趨勢,這將導致移動上網成為未來的網絡重頭。
cnnic最近發布了《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聲稱,中國網民數已越過4億大關,這是很多新聞拿來做標題的一條信息。但在我看來,就這份報告而言,4億網民真不算什么,這兩年的gdp高速發展,外加中國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搞了十多年互聯網,有這么個網民數,是應有之意。 這份報告真正值得關注的有兩點,第一點是中國網絡商務型應用大幅增長,比如網上購物、網上支付之類。這和2008年爆發起來的電子商務有關,而對比之下,一貫為人追捧的網絡游戲(娛樂型應用之一)則增速放緩。我以為,這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報告里聲稱的30歲以上網民增幅加快,年齡較大的人對網絡游戲癡迷的程度總是低的;其二就是整個社會環境對網絡游戲并不是有利的。 第二點,在我看來,更重要,那就是所謂的“手機上網”——事實上,我以為這個稱謂未來會改為:移動終端上網。 根據這份報告,中國利用手機上網的人已達到2.77億,手機網民的增幅超過了互聯網網民增幅。市場調研機構iemr認為中國手機用戶在2010年大概可以達到7.38億的規模。 對于移動上網而言,最重要的門檻有兩處,其一是資費,其二是速度。相對互聯網而言,移動上網的資費還比較高。先不說3g,用套餐的話,基本上可以視為1元10m的流量購買價格水平(電腦聯網基本上就是百八十元包月,總使用流量不限)。另一方面,移動上網的速度,也使得移動上網的應用是輕量級的。比如說想通過手機上視頻網站看視頻,即使是個闊佬,無所謂多少錢,那個觀看的體驗也會把ta嚇退。 在cnnic這份報告中,排名第一的應用率是即時通訊,也就是聊天。中國人是很喜歡聊天的,即使處于移動之中。事實上,移動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無聊時刻,比如在公共交通上,比如在等候中。互聯網上根深蒂固的使用習慣(im在互聯網絡的使用率極高),蔓延到了手機上。從商業角度而言,基本上已經是互聯網im工具和運營商im工具(比如飛信)把持的領域,新進者很難再開辟什么。 但即時通訊只是社交網絡中的一種,手機——確切地說,手持移動終端——的唯一性,使得它幾乎就可以在整個網絡世界中代表擁有者本人。在互聯網世界中,人們可以輕易地切換id號,用不同的身份在同一個網站上進行各種行為,但由于手機號碼的切換是如此的不易,捆綁手機號碼的身份定位,成為了社交活動展開的重要基石。 當智能手機慢慢起步時,大量的終端應用開始出現,這些應用,很多都是圍繞在社交上的。比如最近相當火爆的foursquare類的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務)的應用。移動+社交,是值得很多創業企業重視的一個方向。 移動網絡的第二個可以展望的應用是網絡文學。根據這份報告,網絡文學本身是整個互聯網應用中增幅最大的一種。 現代人越來越忙的真實意思就是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網絡文學足以填補這些碎片化時間所帶來的無聊(視頻也可以,但資費和帶寬這兩個現實的問題阻擋了手機視頻的普及)。有很多人愿意利用碎片化時間去和網友聊聊天互動一下,但同樣有很多人愿意在這些不成規模的時間中靜靜地閱讀一些什么東西。事實上,這個部分的市場已經被不少巨頭所窺視。 第三個應用屬于入口式應用。手機本身界面的狹小,以及帶寬的慢速,使得手機上網需要一個超級簡單的入口頁面——搜索首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前些日子傳出百度要進軍手機操作系統,打造類似android之類的基本平臺,從商業邏輯上而言,一點也不讓人意外。手機本身的內存、cpu與電腦不可同日而語,很難有太多的需要常駐內存的客戶端軟件能夠得以生存。動一點網絡入口界面的腦筋,是更現實的商業操作手法。 最后一個應用就是手機支付。cnnic認為由于手機目前傾向于娛樂型終端故而手機支付這種應用滲透率較低(只有6個百分點多一點),這個看法我是不認同的。手機支付其實都是帶有沖動型的小型支付,和擁有者本人究竟有多少錢其實關系不大。手機支付的問題不在于手機上網網民的財富多寡,而在于銀行對于支付問題的謹小慎微。但從商業邏輯的角度看,手機支付一旦在政策上取得突破,將會是超過傳統第三方支付的一個巨大市場。 總體說來,未來數年間,移動網絡應用都應該是偏輕的應用,對于用戶的時間要求大部分都零碎時間而非大塊時間。我并不太認可應用究竟是商務型還是娛樂型的劃分方法,關鍵點在于對于用戶的時間要求。正如我文中所提,現代人的生活時間越來越呈碎片趨勢,這將導致移動上網成為未來的網絡重頭。 該文章在 2010/7/23 23:43:37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