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置信 這家上市公司只有13人
一家公司,包括老板在內員工 13 人,訂貨基本通過傳真和電話,沒有質檢部門……但在創業 37 年中,經歷石油危機、匯率震蕩、泡沫破滅等逆境打擊,每年依然能保持超過 35% 的毛利率,并且上市,他的創始人還獲得國家企業家獎。這樣的企業你見過嗎 ?
我說的是一家日本企業,名字叫 "A-one 精密 ",創建于 1970 年,主要生產超硬彈簧夾頭,市場占有率高達 60%,擁有 1.3 萬家國外用戶,2003 年在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它的創始人梅原勝彥在 2007 年獲得日本企業家獎,之前獲獎的都是軟銀的孫正義,優衣庫的柳井正這樣的大人物。 眾所周知,小企業要是能夠做到行業的領先者,必定是在一個細分領域有出色表現,成為所謂的 " 隱形冠軍 ",這已經不必多言。但因為小到極致,A-one 在管理上也充滿了反傳統的理念。 首先看看 A-one 驚人效率。因為人少,所以 A-one 一年開會的時間加在一起不超過 30 分鐘,很多的交流都在現場站著就說了。A-one 的產品質量好,但是它最強的優勢卻是在交貨的快速。大企業一周或兩周的生產時間,在 A-one 只需要 1~3 天。梅原說:" 事實上,當天下午 3 點前所接收的訂貨,70% 都可以在當天內完成并配送。實際上,要做到 100% 交貨也是沒問題的,但這么一來,第二天上午就沒事干了。" A-one 從接受訂單,到工廠開始作業,中間間隔不到 5 分鐘,而且中間過程不是依賴于 IT 系統和網絡,僅僅依靠手寫的傳真。因為人員少,品類少,所以生產過程不必經過大企業必須的生產排期、物料管理、交貨期管理等諸多流程 ( 這些都被梅原稱為 " 制造業多余的管理 ",幾個人打個電話,或者拿著傳真跑一圈,幾分鐘內就開始生產。為了縮短交貨周期,A-one 甚至省略了質檢的步驟。按照梅原的理論——只要認真經過每道工序,產出的就只會是高質量的產品。 更不可思議的是,作為一家微型制造商,A-one 竟然在有限的資源制約下,同時擁有自己的銷售網絡。這一戰略不僅使得從訂單到制造到發貨這一系列流程都是自己在做,沒有中間環節,提高了發貨速度 ; 更重要的是,擺脫了被銷售端控制價格的困境。梅原在說明公司高收益構成的時候,總會說明 20% 利潤來自制造,15% 來自銷售部,所以才會有超過 35% 的毛利率。 幸福感是另一個必須要提到的事情。 在日本傳統的觀念里,公司是一個尋求幸福感的地方。但是隨著美國以追求規模和短期盈利為目標的商業文化的日漸流行,這種觀念已經慢慢式微。而在 A-one,員工不僅是終身雇傭、不需要打卡,可以分享公司盈利,梅原更是提出了一些離經叛道的說法。例如,在 A-one 他傾向于招收外行員工,因為 " 便于培養 ",目前 A-one 每天操著英語對海外銷售的主管,最開始都是附近的家庭主婦。 A-one 沒有組織和頭銜,因為 " 大家都明白彼此的能力水平,所以沒有必要硬是賦予什么頭銜之類不自由的東西 ",因為這個原因,當公司準備上市的時候,梅原和證券公司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證券公司看來,沒有組織就不能明確責任,而梅原來看,所謂明確責任本身才是奇怪的,責任沒有必要要讓人來負,工作上的責任由公司來負就行了,否則以后就沒有人去挑戰困難的事情,公司就會失去活力。 他把員工的工作和私人生活分的非常清楚,甚至用嚴正的口吻告訴員工 " 如果在公司以外的地方看到我,可以不打招呼 ",同時嚴禁員工給他家里打電話。 在當今規模至上的商業環境中,這些理念和嘗試很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到底什么是公司的本質 ? 到底什么是有效的管理 ? 規模真的是我們唯一的發展目標嗎? 原文地址: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456e00b1bc8e09a5f8b458d 該文章在 2014/11/3 20:20:01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